仙師俗名呂嵒,字洞賓,幼名紹仙,世居河中府永樂縣,曾祖呂延之,官拜河南御史,祖父呂渭,漢院禮部 侍郎,父親呂讓,為海州刺使。
仙師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距今一二二五年,幼時聰穎過人,十歲能文,十五歲好劍任俠,二十歲甚負聖譽, 咸通年間進士及第,派任縣官,其後天下大亂,因感富貴無常,乃隱姓埋名長居深山洞中,改名呂洞賓,民間尊 稱為「呂純陽」、「純陽夫子」、「孚佑帝君」、道家稱為「妙道天尊」、佛家稱為「文尼真佛」,簡稱呂祖師或仙公。
仙公後遇漢鍾離(八仙之一)並拜之為師,相偕入終南山修道,得道後以雲遊四海普渡眾生為志,著有聖德篇、指玄篇 、忠孝課、玉樞經贊等,用以勸化世道人心,宋徽宗封為「妙道真人君」,元初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封 為「孚佑帝君」。另一傳說為仙師所著之「陰符八品真經」為 玉皇大帝所閱,欣喜有加,知為奇人,乃勒封仙師為 「昊天金闕內相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封號之由來。
源自民國壬寅年間,開基建寺至今計一二三年,追溯至光緒二十八年 間,當時有一學者為福建省漳州府人氏,姓林名揚,為教育本地學子 ,來此設立私塾,先生諳通風水,對於文山之地理環境,讚不絕口, 可謂山明水秀,地靈人傑,面觀九重山,水流潺潺,雲海晨曦,猶如 人間仙境美不勝收,寺廟龍邊先人取名「蛇舌湖」宛如大蛇吐信,險 惡無比,虎邊下水口山,狀似老鷹展翅,故名「鴟鴞山」,背面為基 隆河、景美溪及新店溪之上游水源,山形如一面大旗故稱「大旗尾山 」又名「獅公髻尾山」,本寺出水口為「蟾蜍潭」,潭水清澈涼可沁 心,潭中魚蝦甚豐,時見魚兒戲波,鱗光閃爍,故村名稱為「漁光村 」。潭上有塊大石,狀如蟾蜍因而名為「蟾蜍石」。石下有一大洞, 如蟾蜍嘴,洞深不見底,遇颳風下雨,洞內發出聲音嘠嘠作響,叫人 稱奇。傳說前人入洞探視,巧遇鴛鴦鳥。獺瀨穴居其中,若非靈鳥帶 路將迷失洞內。
寺廟下方因地形似劍,與面山相沖,當時之居民屢生口角,衝突不斷。 地方上無法和睦相處,勢必阻礙地方發展。為此林揚先生相信先天之地 理風水會影響後天的居住環境,若造寺建廟將可制化。若有廟會慶典時 ,左鄰右舍準備三牲素果來寺參拜,無形中既可拉近彼此之距離,鬥爭 鬧事將得抑止。因此率先建一草茅設立私塾,親自教導誨人不倦,當時 區長楊心亮先生為其好善助人之心所感動,隨即召集地方士紳詹萬紫, 陳金好、楊德隆、白有建、陳和尚、陳玉、王三川、陳通元先生等與其 他熱心人士,共同發起募捐建一草寺,名為「南山寺」並恭迎木柵指南 宮孚佑帝君(俗稱仙公)分身鎮殿,香火日益鼎盛。某日草寺突遭祝融, 原因係地方上將有一劫數,因此火星引火將寺燒毀以平災厄,仙公金身 絲毫未損,乃神恩廣大慈悲顯化所致,眾信徒深受神恩,再次募款並改 以瓦屋重建完成。
分別於丙子、丁亥年因寺廟經久失修,又長年風雨侵害與白蟻腐蝕,遂由
白安先生發起召集數十信眾,募捐改建正殿為水泥屋頂,由於神恩感召香客不
斷,於丙申、丁酉、戊戍年間多次修建,當時因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所
用之建材均依賴人力背負肩挑,由石碇或平溪鄉翻山越嶺,義務搬運至此,誠
心毅力感人。
後來交通漸漸發達,帶來了更多的香客,對於數十年前舊式設計
及狹窄之空間,簡陋之設備,已不堪負荷及實際需求,乃於中華民國六十八年
秋,由白清標、黃泰老、姚雙潭等三位先生提議擴建重修,事經眾信徒之附議
而推派數十名信徒代表成立委員會,在眾委員義務策劃並結合熱心信徒及地方
士紳共襄盛舉下,增建為現在之型式。
爾後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仲春,由當時主任委員白松雄先生召開委員會議,
商議增設本寺前拜殿、鐘鼓樓及洗手間等工程,並徵得與會委員之贊同響應,推
選陳添池先生擔任建設委員,由陳添池先生統籌規劃設計,並推派主任秘書詹建
盛先生協助工程進行之相關業務,該工程於同年季秋順利招標開工,由眾委員鼎
力協助,熱心貢獻,目標一致,及十方善男信女大德,共襄盛舉,促使工程如期
順利竣工,完成後之廟貌莊嚴雄偉,各界之香客日益增加,香火鼎盛,成為坪林
區另一個觀光之勝地。
綜觀本寺歷經多次之變遷,眾信徒付出之人力、財力無從估計,如今欣見廟貌莊
嚴,晨鐘暮鼓,香火鼎盛,歷經多少風晨雨夕多少日出日暮,所為滄海桑田,回
顧前人備嘗艱辛熱心公益,眾信徒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勞苦功高,謹致既往以
勵來茲。
壹、管理會 | 主任委員 | 詹建盛 |
副主任委員 | 黃金煌 | |
財務委員 | 曾採雲 | |
總幹事 | 陳黃至 | |
管理委員 |
白福來、林文禮、白有財、黃細旺 王學忠、陳有義、許金佑、白清和 李美霞、卓興順、郭石生 |
|
候補管理委員 | 王文壽 | |
貳、監察會 | 常務監察 | 白明堂 |
監察委員 | 詹儒王、詹正義、蘇耀華、陳金山 | |
候補監察委員 | 吳明義 | |
委員 |
許聰明、陳金枝、鄭文忠、白金火、陳樹興、黃種坤、王鼎鈞、白宗德 |
主任委員 | 詹建盛 | ||
副主任委員 | 黃金煌 | ||
組 別 | 職 稱 | 姓 名 | 組員 |
總務 | 組長 | 白鎮國 | 黃益文、林時徳、余三和、傅 南 |
副組長 | 卓興順 | ||
財務 | 組長 | 曾採雲 | 王學忠、黃種坤、白賜通 |
副組長 | 蘇耀華 | ||
祭典 | 組長 | 吳明義 | 詹士奇、陳樹興、陳金旺、許聰明 |
副組長 | 陳黃至 | ||
招待 | 組長 | 陳有義 | 詹金蓮、黃細旺、陳金枝、高素珠 |
副組長 | 鄭明通 | ||
公關 | 組長 | 詹儒王 | 許金佑、陳金山、詹正義 |
副組長 | 李美霞 | ||
膳食 | 組長 | 白清和 | 鄭文忠、張智憲、黃政義 |
副組長 | 林添文 | ||
建設 | 組長 | 林文禮 | 王文壽、陳添池、白金火、李清輝 |
副組長 | 郭石生 | ||
交通 | 組長 | 白宗德 | 王鼎鈞 |
副組長 | 白有財 |
第一屆 | 詹正義主任委員 |
第二屆 | 白松雄主任委員 |
第三屆 | 白松雄主任委員 |
第四屆 | 詹建盛主任委員 |
第五屆 | 詹建盛主任委員 |
第六屆 | 白明堂主任委員 |
第七屆 | 白明堂主任委員 |
第八屆 | 詹建盛主任委員 |
值年正爐主 | 卓興順 |
副爐主 | 林文禮、黃金煌 |
頭家 | 黃細旺、黃益文、李明欽、陳有義、白清和、張智憲、王文壽、鄭文忠、余三和、白鎮國、蘇耀華 |